为聚焦基层民生关切,推动“检护民生”专项活动走深走实。近日,兰陵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到辖区内的乡镇、村庄开展公益诉讼“回头看”工作,跟进监督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,有效提升公益诉讼办案质效。
今年4月,兰陵县检察院在开展“检护民生”普法宣传活动时,部分村民反映其所在村庄存在村务公开信息不规范问题。初步了解情况后,公益诉讼办案团队随即开展调查,经核实:部分村庄在村务公开时未对个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,导致公民的身份证号码、银行账号、手机号等敏感个人信息持续处于被公开状态。
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多发的情况下,将村民的“身份证号+联系电话+银行卡”三种信息均予以公示,将对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较大隐患,损害不特定多数村民的利益,损害社会公共利益。
针对上述问题,兰陵县检察院及时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,依法督促相关责任部门采取有效整改措施,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。相关责任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进行了整改。
经实地回访发现,相关乡镇、村庄已对涉村民个人隐私信息进行了去标识化处理,对非必要公示项目不再进行公示,公示内容均按照整改标准执行,公益损害风险已消除。
与此同时,检察官还对村民委员会成员、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开展了村务信息公开专题培训,规范了村务公开信息的公示标准,堵塞了信息安全漏洞,增强了基层自治组织的风险防范意识。
乡村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,推进村务公开对保障村民知情权、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,但不规范的公开方式也增加了村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。兰陵县检察院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,平衡好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个人信息合理利用的关系,充分实现村务公开与基层群众个人信息安全的良好结合,形成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、服务乡村振兴的良好互动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