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益风采】沂水丁德玉:守护文物遗存,留住历史印记
发布时间:2022-06-16 18:33:29作者:系统管理员浏览次数:14268
打印 ||字号

分享到:

0

1.jpg

穿梭街头巷尾收集线索,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寻找法律依据、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……新的一天,沂水县检察院一级检察官丁德玉开启了公益诉讼办案模式。

对公益诉讼检察官们来说,“出门跑”是工作常态,这与刑检工作明显不同。丁德玉自2018年从刑检部门调到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后,以归零心态苦练基本功,虚心请教学习,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。

三年多的时间,她主办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00余件,走遍沂水县19个乡镇街道,踏足100多个村庄,一次次的巡查走访练就了一双“办案慧眼”,一次次联系座谈考验着她凝聚各方力量的能力,今年她获评 “全市首届公益诉讼检察业务能手”称号。

沂水县是千年古县,在县城向西北15公里有个美丽的人工湖——跋山水库,成为许多人来沂短途旅游的必经打卡地。2020年8月,跋山水库下游发现了旧石器遗址,经专家确认因其所含文化遗物遗迹十分丰富,是目前山东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地埋藏的旧石器时代遗存,有重大科考价值。

但网上传播的有人在水库遗址附近嬉戏的自拍照片,触动着丁德玉敏锐的办案神经,她在第四检察部部门负责人谭海龙的带领下,第二天就赶赴现场。经初查,在该遗址因故未能发掘期间,存在汛期水库泄洪与遗址保护相冲突、遗址现场周围防护网破损、游客随意出入等问题。

在谭海龙主任的指导下,丁德玉与办案成员随即开展立案调查,查阅资料,咨询专家意见,并多次会同职能部门多次前往遗址现场调查取证,深入交换意见。案件情况吃透后,该院向职能部门发送了诉前检察建议,督促其做好遗址保护工作。

有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,对遗址现场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,针对遗址可能因汛期泄洪遭冲毁的危险,提出修建围堰、保护棚等具体措施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给予了大力支持,县财政完成了投资评审并积极拨付建设资金,县水利部门5天完成施工设计方案;施工部门提前勘察地形、做好施工准备。经各部门共同努力,仅用时20多天就完成了围堰和保护棚工程建设。

沂水跋山水库遗址已进入五年考古发掘计划的第二年,发掘出一距今9.9万年的象牙铲被初步认定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之一,在世界范围内也极为罕见。2021年,该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为“考古中国”三个重大项目之一,并入选“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”名录。今年,又入选全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“文物遗址承载灿烂文明、传承历史文化、维系民族精神。以后我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使命,为文物和遗址保护工作贡献检察力量。”公益诉讼检察官丁德玉说。